建设网站的基本技术小红书关键词检测
一、护网防守目标系统

二、护网防守之利器
通过安全流程控制、安全技术保障、安全工具支撑、安全能力提升四个层次全面构成安全防御体系。

安全技术名称解释
- IPS(入侵防御系统)
 - WAF(Web应用防火墙)
 - IDS(入侵检测系统)
 - 防火墙
 - 蜜罐
 - APT(高级持续性威胁)
 - HIDS(主机入侵检测系统)
 - SIEM(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)
 
三、护网防守中的安全技术手段
| 类别 | 具体内容 | 
|---|---|
| 信息收集 | 资产梳理、敏感信息泄露排查 | 
| 工具检查 | 基线检查/配置核查、漏洞扫描 | 
| 渗透测试 | 外网渗透、内网渗透、安全意识测试 | 
| 攻防演练 | |
| 专项检查 | 重点系统、重要漏洞/端口、重要网络区域、WiFi、弱口令、历史账号清理、违规外联检测 | 
| 应急响应 | 攻击研判、应急处置、溯源分析 | 
| 安全加固 | 漏洞修补、防护设备策略调优 | 
四、安全设备布防思路:点、线、面立体防护
| 类别 | 防护措施 | 说明 | 
|---|---|---|
| 边界防护(点) | IDS/IPS/WAF | 明确内外边界,部署监测和阻断攻击的设备。对内部网络进行层层细分隔离。 | 
| 流量监控(线) | 全流量审计、APT检测 | 从网络流量角度记录和监测流量,弥补边界防护在内网横向流量检测方面的不足。 | 
| 攻击诱捕 | 蜜罐 | 部署陷阱诱敌深入,及早发现并处置。 | 
| 主机防护 | HIDS | 在主机上识别和检测入侵痕迹。 | 
| 联防联控 | SIEM | 收集安全设备日志,联动监测和自动阻断。 | 
五、项目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

